洛南县详细介绍(陕西省洛南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时间: 2024-11-09 10:39:26

洛南县,地处秦岭东段南侧,位于陕西省东南,商洛地区东北部,东与河南卢氏县接壤,南与丹凤、商州市交界,西与华县、兰田县毗连,北与华阴、潼关县和河南省灵宝县为邻。洛南是汉字故里,文化厚重,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。洛南素有“陕西小关中”之称,核桃产量全国第一,是“中国核桃王”古树之家、“中国核桃之乡”、全国“十大金牌核桃县”。洛南荣获“中国梦·避暑之都”“中国宜居生态示范县”等荣誉称号,是秦岭腹地康养休闲、避暑避霾的度假胜地。

历史沿革

洛南县历史悠久,据东坪洞穴猿人化石和各处出土文物考证,早在115万年前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,现就有文记载,夏商时属梁州,周时属豫州,春秋属晋,战国时属泰。秦统一中国后,全国实行都县制度,属内史地南境管辖。

西汉元鼎四年(公元前113年)同今商州市合称上洛县,以地处洛河上游而得名。隶属弘农都,东汉建武十五年(公元39年)改设侯国,辖地为今商州市、洛南二地及柞水县东南部,隶属京兆尹。

曹魏时(公元220年——265年)沿用西汉制,上洛县辖地未变,先属弘农那,后属京兆郡。

晋时,于上洛县北部新置拒阳县(今洛南县),不久即废,《直隶商州志》载:“衰宇记,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分上洛地于今县(商县)东南八十里置拒阳,属上洛郡,寻废”。

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公元441年),在武谷川(今古城)设拒阳县,隶属上洛那。西魏大统三年(公元537年)增设拒阳那,领拒阳一县,属洛州。北周时属商州。

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,改拒阳为洛南县,县城地址未变,因县城在洛水之南而得名,隶属商州。大业十一年(公元615年),县城地址由武谷川移至清池川(今洛南县治所),隶属上洛那。《隋书地理志》记“旧日拒阳,置拒阳那。…….洛南县建于洛水南燕子山阳,即晋拒阳旧址”。

唐代(公元618年——907年)县名,县城驻地均未变化,隶商州属山南东道。

五代十国(公元907年——960年)沿用唐制,晋(943年)属华州,周(公元959年)隶商州管辖。

宋建隆元年(公元960年)至南宋绍兴十二年(公元1142年)隶永兴军路,属商州。据《洛南县志》载:“绍兴九年,诏听金州节制。绍兴十二年,割商秦之半畀金人,县没入金。”先属京兆府路,后改隶河南路,贞枯中,改隶陕州。金兴定二年(1218年)复属商州。

元代(公元1271——1368年),洛南县先属奉元路,后属安西路。

明代(公元1368年——1644年),隶属陕西布政使司。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,改属华州,成化十三年(公元1477年)复属商州,明代以前行政区域划分情况不详,明代实行里甲制,全县划分12里,每里10甲。12里有:郭下里、故县里、新乐里、曲底里、灵峪里、永丰里、抚宁里、保安里、居仁里、三要里、石门里、贾村里。到成化十三年(公元1477年),将郭下、故县、新乐、曲底、灵峪、保安、三要、石门、贾村等九里各分为二里,故全县分21里。崇祯十一年。(公元1638年),又并为十六里。

明天启元年(公元1621年),为避明光宗朱常洛的名讳,将“洛”改为“雒”。

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至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,隶属西安府,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,至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隶属商州。清顺治四年(公元1647年),复设12里,增设6个镇市,即上镇、下镇、南河镇、黑潭镇、石门镇、常水镇。后又改设乡保制,将全县划分2乡、37保,乡有:灵泉乡,洛源乡,保以东西南北分,东八保有:野里、曲底、柏峪、页山、梁头、黄村、灵峪、庙湾;南十保有、乾河、窄口、窑村、永安、景村、张村、古城、三要、南河、新阜;西十保有:保安、桃张、黑潭、火烧寨、丰乐、李家塬、药子岭、大渠、柳林铺、小栗;北九保有:白昶河、左洛、麻坪、石门、西抚、常水、独鹿、贾村、禹坪。

民国时期,初沿用省制,省下设道,雒南县属关中道。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撤销道制,隶属陕西省所辖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,在商县设立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督察区(系十九绥靖区),雒南属其辖县之一。民国三十八年(1949年)5月,雒南县城解放,隶属陕南区商雒专员公署,同年10月,隶属陕南区商雒行政督察专员公署(商雒区专员公署)。

1955年4月,隶属陕西商雒专员公署。

1964年9月,复名“洛南县”。

1968年9月,隶属商洛专区(地区)革命委员会。

1978年6月,隶属商洛地区行政公署。

2001年8月31日,隶属商洛市。

行政区划

商南县行政区域划分,元代以前无文字记载。据《商州志》记载,明初共编12里,明末清初,由于战乱、灾害,人口大减,到清·顺治四年(1647),商州共编16里,商南是其中的1里,名城邑里。辖9甲17地。

民国元年(1912)至民国七年(1918)商南县划5个区,定名为中一区、二区、西三区、南一区、南二区,辖48个保。

民国八年(1919)至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原5个区划为45个保(区辖境未变),其中南一区的八保并入九保管辖,中一区的三保与四保合并,西三区的二保划归一保,捉马沟划归三保管辖。

民国二十五年(1936)年上半年,当局欲将原来的5个区划为10个联保未能实现,后改划5个联保,即中一联、东二联、西三联、南一联、南二联,联保系大于保、小于区的政权机构。联保以下所属保甲,均按原5个区建置未变。

民国二十七年(1938)8月划10个联保:即层峰、富水、永安、清油河、青山、湘河、赵川、天保、太吉、沐河。

民国二十八年(1939)10月由10个联保改为11个乡、镇。即:层峰、富水、永安3镇,清油河、青山、湘河、赵川、太吉、常乐、金山、沐河8乡。

民国二十九年(1940)10月又合并成8个乡、镇。即:永青、层峰、富水3镇;青山、赵川、湘河、常乐、白玉5乡,沿至1949年。

1949年9月人民政权治辖全县后,共设6个区,74个行政村。

1950年,行政村变为乡。全县划为6个区,56个乡,374个自然村。

1953年,增设青山,过风楼,四坪3区,丹凤县的开河、两岔河两乡划归商南。共9个区,58个乡。

1956年,撤销青山、过风楼、四坪、城关4区,分设5个直属乡(即:城关、小栗园、过风楼、青山、四坪)。其余区、乡辖境及名称未变。

1958年冬,人民公社化运动时,撤销区、乡机构,成立了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,辖34个管理区。6个公社是:城关、富水、湘河、赵川、白玉、永青。同年12月,丹凤撤县,又并入商南3区10社,分别是:竹林关、铁峪铺、峦庄等3个区;跃进(驻沙坪)、红星(驻核桃坪)、先锋(驻峦庄)、和平(驻太庙村)、晨光(驻铁峪铺)、八一(驻武关)、红旗(驻刘家院)、钢铁(驻花章坪村)、丹江(驻竹林关)、国庆(驻纸厂)等10个公社,接着又将划来的3区10社改为3个大公社,10个管理区。至此,全县共有9个大公社,辖44个管理区,254个生产大队,444个自然村。

1961年,公社建制缩小,大公社所属各管区先后改为人民公社。同年下半年,丹凤恢复县治,原属丹凤的3个区,10个公社重归丹凤管辖。

1962年,恢复区建制,全县设5个区,35个人民公社,174个生产大队,1673个生产队。各公社辖境及名称未变。

1964年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,设城关镇。至此,全县有5个区,1个直属公社,1个直属镇。

1965年7月,将灵口区梁头塬公社划归石坡区管辖,柏峪寺公社划归景村区管辖。同年五月,将城关公社的东、西街两个生产队和居民队划出,成立城关镇。

1966年“文大”中,将全县7个区(除永丰、景村区外),54个公社(除永丰公社、景村公社外)和城关镇进行了更名,隶属关系未变。即原城关镇更名红卫镇;原兑山区更名红卫区,所辖城关公社改为红武公社、柳林(原祖师)公社改为红军公社、窑底公社改为红光公社、坡底(原庙坪)公社改为红岩公社、尖角公社改为红星公社、官桥河公社改为红升公社、八里桥公社改为红旗公社、峰陵公社改为红阳公社;景村区所辖张村公社改为五星公社、柏峪寺公社改为日红公社、杨圪崂公社改为八一公社、油泉公社改为红林公社、杨村公社改为七一公社;三要区改为东风区,所辖三要公社改为东风公社、李塬公社改为东升公社、寺坡公社改为东峰公社、王岭公社改为东兴公社、古城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、高耀公社改为东新公社;灵口区改为丰胜区,所辖灵口公社改为丰胜公社、上寺店公社改为丰山公社、庙湾公社改为丰川公社、庙台公社改为丰收公社,黄坪公社改为丰阳公社、页山河公社改为丰兴公社;石坡区改为新丰区,所辖石坡公社改为新丰公社、陈耳公社改为新秦公社、商树公社改为新华公社、周湾公社改为新建公社、桑坪公社改为新升公社、李河公社改为新兴公社、梁头塬公社改为新庆公社;巡检区改为先锋区,所辖巡检公社改为先锋公社、黑山公社改为先建公社、三元公社改为先进公社、寺耳公社改为先农公社、驾鹿公社改为先红公社、五仙公社改为先兴公社;石门区改为长征区,所辖石门公社改为长征公社、黄龙公社改为长兴公社、孤山公社改为长新公社、花园公社改为长红公社、栗峪公社改为长青公社、麻坪公社改为长武公社、油坊公社改为长丰公社;保安区改为向阳区,所辖保安公社改为向阳公社、张坪公社改为向红公社、洛源公社改为向洛公社、眉底公社改为向丰公社;永丰区所辖太平寨公社改为永红公社、马河公社改为永青公社、胡河公社改为永生公社、四皓公社改为永胜公社、白洛公社改为永星公社、谢湾公社改为永升公社。

1968年,各级政权组织名称均改为革命委员会,全县各区社更名18个,辖境及其它建置未作变动。

1970年5月将城关公社划归城关镇。

1979年12月“洛南县革命委员会”改名“洛南县人民政府”,区、公社革命委员会亦随之更名。

1981年元月,召开人民代表大会,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,成立县人民政府。全县有5个区,35个人民公社。其中1个直属公社(东岗公社),1个直属镇(城关镇)249个生产大队,1832个生产队,1870个自然村。

1983年,省、地在洛南县进行政社分设,建立乡政权试点。通过调查试行“小乡制”,全县共划分13个区(镇),155个乡(镇)。区、乡名称和隶属关系是:县直辖镇有城关镇、卫东镇;兑山区、辖祖师、柳林、王滩、窑底、庵底、樊湾、尖角。峰陵、七岔口、庙坪、薛楼、常湾、坡底、八里桥、腰庄、邢塬、官桥河等17个乡;景村区,辖景村镇、牛湾、杨圪坊、盈耳沟、油泉、老虎圈、灵官庙、杨村、齐坡、杨坪、张河、沙润、枯寺、薛湾、罗峪等15个乡(镇);古城区,辖古城镇、姜村、马连滩、王村、谢底、寨子、古柏、页山河、高塬、何村、寺坡等11个乡(镇);三要区,辖三要、龙坪、杨川、双司、高耀、史村、龙河、沙河川、兰草河、四岔、王岭、李塬等12个乡;灵口区,辖灵口、宋川、陈草峪、曹窑、柳峪、丁塬、庙湾、上河、黄坪、黄塬、上寺店、金楼、庙台、浮庄、白楼等15个乡;石坡区,辖石坡、罗窑、独鹿、陈耳、出川、田门、桑坪、周湾、香山、商树、石羊、石·鸡、李河、移山、金鞍、丁兰、王窑、梁头塬等18个乡;寺耳区,辖柴湾、寺耳、胭脂河、刘家沟、五仙、梁坪等6个乡;巡检区,辖巡检、上庙、黑影、王庵、三元、石墙、窄口河、驾鹿、高山河、秦岭沟、庙园等11个乡;石门区,辖石门镇、下铺、河西、留题、水岔、黄龙铺、三岔、花庙、陈烟、麻坪、农兴、栗峪、熊耳沟、后拔、油访、孤山、栗西口等17个乡(镇);保安区,辖洛源、老庄、焖坪、农林、甫尔、吊棚、张坪、五龙、保安、乱石坪、蒿坪岭、八道河、瓦子坪、杨庄、黑潭、眉底、小文峪等17个乡;永丰区,辖永丰镇、白塬、马洼、阎店、韩村、柴峪、四皓、白川、姚沟、河口、白洛、席塬、桃官坪、马河、卢村、谢湾等16个乡(镇)。

1984年全县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撤社建乡,自6月23日开始,到9月5日全部结束。全县划为6个区(即:东岗、富水、永青、白玉、湘河、赵川),1个区级镇(即:城关镇)。33个乡和3个乡级镇。1个居民委员会,246个村民委员会,1812个村民小组。东岗区的建立,是为了县河流域的经济开发。将原来富水区管辖的曹营乡(县河河源段)、张家岗乡(县河中游)和永青区管辖的徐家店乡(县河下游)及原来东岗公社所辖的村镇(除洋桥村、二道河村划归城关镇)共5个乡,归东岗区管辖。

1985年8月又对全县小乡规模作了调整,基本以原公社规模建乡,新增牛湾、四岔、胭脂河、瓦子坪等4个乡,共为59个乡(镇)至今。并将原石坡乡改为石坡镇。区、乡名称及隶属关系是:县直辖镇有城关镇和卫东镇;兑山区,辖窑底、祖师、尖角、官桥河、八里桥、峰陵、庙坪等7个乡;景村区,辖景村镇、油泉、杨村、张河、牛湾、杨圪绣、柏峪寺等7个乡(镇);古城区,辖古城镇、寺坡、页山河等3个乡(镇);三要区,辖三要、王岭、四岔、李塬、高耀等5个乡;灵口区,辖灵口、黄坪、庙湾、庙台、上寺店等5个乡;石坡区,辖石坡镇、周湾、商树、陈耳、梁头塬、桑坪、李河等7个乡(镇);寺耳区,辖寺耳、五仙、胭脂河等3个乡;巡检区,辖巡检、三元、驾鹿、窄口河等4个乡;石门区,辖石门镇、陈垧、花庙、麻坪、孤山、油访、栗峪等7个乡(镇);保安区,辖保安、眉底、洛源、张坪、瓦子坪等5个乡;永丰区,辖永丰镇、马河、胡河、四皓、谢湾、白洛等6个乡(镇)。

1997年4月,将祖师、尖角、丰陵、窑底4乡并入城关镇。胡河乡并入四皓乡。页山河乡并入古城镇。三要乡撤乡改镇。撤销庙湾乡、灵口乡、黄坪乡,合并设灵口镇。撤销胭脂河乡、寺耳乡,合并设寺耳镇。撤销巡检乡、三元乡,合并设巡检镇。将周湾乡、桑坪乡、李河乡、商树乡并入石坡镇。将花庙乡、陈涧乡并入石门镇。撤销孤山乡、麻坪乡、栗峪乡、油房乡,合并设麻坪镇。撤销张坪乡、洛源乡,合并设洛源镇。撤销眉底乡、瓦子坪乡、保安乡,合并设保安镇。白洛乡并入永丰镇。将李塬乡并入高耀乡。

2001年,张村乡、杨村乡、油泉乡、圪崂乡、牛湾乡5乡并入景村镇。将梁头塬乡并入石坡镇。

2002年,伍仙乡并入寺耳镇。

2011年6月,将庙坪乡石塬、邢塬、唐岭3行政村和野里、陶岭2社区、51村民小组并入城关镇。四皓乡撤乡改镇。将高耀乡的南岭、毛沟、木厂、叶河、四岔5村并入三要镇。上寺店乡、庙台乡并入灵口镇。陈耳镇并入寺耳镇。驾鹿乡并入巡检镇。将石坡镇关帝庙村划归柏峪寺镇。撤销柏峪寺乡,庙坪乡的茶房、庙坪、杨岭、坡底、双庙、薛楼、联合、寺塬8村并入,合并设柏峪寺镇。将王岭乡的前河、东岭、小街、马沟、麻万5村并入,设高耀镇。

2015年5月以前,洛南县辖19个镇。5月18日,根据《商洛市镇办机构改革实施意见》精神,撤销城关镇,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;撤销谢湾镇、四皓镇,设立四皓街道办事处;撒销卫东镇,并入永丰镇,镇名永丰镇;撤销寺坡镇,并入古城镇,镇名古城镇。

2016年洛南县共设置2个街道办事处、14个镇。分别是:城关街道办事处、四皓街道办事处、永丰镇、保安镇、洛源镇、景村镇、古城镇、三要镇、高耀镇、灵口镇、柏峪寺镇、麻坪镇、石门镇、石坡镇、寺耳镇、巡检镇。

2022年洛南县辖2个街道、14个镇:城关街道、四皓街道、景村镇、古城镇、三要镇、灵口镇、寺耳镇、巡检镇、石坡镇、石门镇、麻坪镇、洛源镇、保安镇、永丰镇、柏峪寺镇、高耀镇。洛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街道。

2023年全县辖16个镇办,247个村(居),面积2830平方公里,人口46.1万。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