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文殊院攻略
时间: 2024-12-10 10:15:21
成都文殊院
游览了成都市区内的文殊院。对寺庙并不是很感兴趣,但乐意欣赏寺庙里的建筑风格和厚重文化,而且都会用心去欣赏和感悟。这天走进文殊院,游客不是很多,但多是信佛者,其中还有不少中青年人在那里拜佛求福。

文殊院历史悠久。资料显示,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(605-617)。蜀王杨秀以"圣尼"名,定名信相寺。会昌五年(845),唐武宗灭佛,寺毁。宣宗即位(847)修复,历800余年与世并存。清顺治元年(1644)全毁。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,官府派人探视,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,便于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集资重建庙宇,改称文殊院。康熙帝御笔"空林"二字,钦赐"敕赐空林"御印一方。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。


文殊院比较精致。资料显示,文殊院殿宇五重,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、三大土殿、大雄宝殿、说法堂、藏经楼。与东西两侧的钟楼、斋堂、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,庄严肃穆,古朴宽敞,为典型的清代建筑。两旁配以禅、观、客、斋、戒和念佛堂、职事房,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,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,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,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,房舍为木石结构,柱础石琢磨精细,柱上斗拱雕饰玲珑。是集禅林圣迹、园林古建、朝拜观光、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。


在游览中,注意到三个有意思的地方,是乎都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。一是在文殊院大门(牌坊)前竟然有一交通红绿灯,因为刚好在大门正前方,怎么看都不顺眼,我仔细观察了一下,在文殊院大门前的人民北路上本来就设有隔离铁拦,那这个红绿灯不仅没有多大意义,而且跟文殊院大门景观也不协调。二是在文殊院进门的墙上,写有游客勿需带香进入,并由文殊院免费提供香,而许多寺庙把售香作为一笔创收项目在经营,或许是文殊院的特別之处。我还观察到,文殊院敬香并不是烟火燎绕,都是用的小香小腊,是乎有那个意思就行,或许是文明敬香,或许是防止香火安全。三是在四合院里设立了一个临时性“同心广场”展览,有道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和基督教四个版块,纳闷的是文殊院是佛教圣地,为何没有佛教版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