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其之子美如玉全诗赏析(诗经·魏风·汾沮洳)

时间: 2024-09-24 09:27:49

彼汾(fé)(jù)(rù),言采其莫。彼其之子,美无度。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。


彼汾一方,言采其桑。彼其之子,美如英。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。


彼汾一曲,言采其藚
(xù)。彼其之子,美如玉。美如玉,殊异乎公族。




【注释】


:汾水,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,西南汇入黄河。

沮(jù)洳(rù):水边低湿的地方。《集传》:“沮洳,水浸处下湿之地。”

:乃。

:即酸模。多年生草本,有酸味,嫩时可食。

彼其之子:他那个人。

美无度:极言其美。度,限度,衡量。

殊异:优异出众。殊,非常。

公路:官名。路,通“辂”。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。与下两章的“公行”“公族”一样,都是官名。

:桑树叶。

:花。

公行(háng):官名。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。

:河道弯曲之处。

藚(xù):即泽泻草。多年生沼生草本,具地下球茎,苗如车前草,嫩时可食。

公族:掌管王公宗族事务的官吏。


【译文】

在低湿之地的汾水边,有人在采莫菜。采菜的那个人,长得美丽无比。他长得美丽无比,甚至超过那些官吏。

在汾水的一岸边,有人在采桑叶。采桑叶的那个人,像花一样漂亮。他那样漂亮,甚至超过了那些官吏。

在汾水的河湾处,有人在采泽泻草。他那个人,长得如玉般美丽。像玉般美丽,甚至超过王公贵族。

【赏析】

《魏风》是魏国的民间歌谣,多半含有讽刺、揭露、抨击统治阶级的意味,以富于反抗精神著称。这种特色的形成和其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:魏国地处山西运城市南部的芮城县一带,土地贫瘠,人民艰苦,而魏国的税收又非常重,百姓由此颇多怨言。


《汾沮洳》是以一位怀春女子的口吻写就的,她对自己心仪的男子极尽褒扬,说他美好如玉,女子完全遵循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念,爱憎分明,不盲目迷信权贵,着实可敬可佩:


明媚的晚春,一位在汾河岸边采野菜的姑娘,看到一个英俊的小伙子,顿生情愫,对这位心仪的情郎,越看越喜欢,不由得倾心爱慕。小伙子要走了,姑娘丝毫没有放弃,借口采蚕桑叶、泽泻草,紧紧追随。在心底,她将这位小伙子跟鲜花、玉石比量,又拿他跟达官贵人比较,最后得出还是小伙子最好,无可比拟、无可挑剔。


在这位女子漫山遍野的追随和心如鹿撞的欣喜比量中,形象地表现出了这位农家女心灵的直率和美好,也隐含了对贵族官僚的嘲讽

《汾沮沏》一诗重章叠句,回环往复,字句没多少变化,而意义却层层递进。“沮”、“一方”、“一曲”的变换,表现了不论这位痴情女子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,干什么活儿,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,足见其一往情深


接着作者用“美无度”、“美如英”、“美如玉”来赞美男子的仪容。美无度”意思是美得无法度量,“美如英”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,表现男子的年轻和清新,“美如玉”,是说男子有美玉般的光彩和德行。这些赞美,从宏观到微观,从外貌到德行,全面的表现出了女子深切的情怀。


诗的最后以“殊异乎公路”、“殊异乎公行”、“殊异乎公族”作结,这位女子的意中人,不仅长相漂亮,他在女子心目中的地位,连“公路”、“公行”、“公族”等达官贵人也比不上。诗中虽没说王公贵族的长相和劣迹,但是读者很容易便会联想到他们的不好,平时肯定作威作福,深失民心。


对这首诗的主旨,学者存在多种解释。如“刺俭说”:君子非常勤俭而亲自劳作,有失体统,因此作诗刺之,把诗旨提升到政治得失和君子品格的高度。还有“美隐居贤者说”:有贤者隐居在汾水沮之间,采莫、采桑、采荚自给,他们的才德,远远超出“公路”、“公行”、“公族”,这种说法,把诗作提升到了缥缈的隐居路上,意旨甚大。


还有另一种解释,《汾沮》是一篇颂歌,主人公同样为农家女子,也同样是赞美劳动青年同时藐视达官显吏,唯一不同的是把所涉及的男子化一为三,分三次赞扬三个地方的三位青年。这三位青年劳动好、人品好、心灵好,他们辛勤劳作,分别采集了大量的野菜、桑叶和中药材,和“公路”“公行”“公族”等达官贵人很不一样。这种说法,将单纯的男女之爱上升到博爱和赞扬,将一见钟情融入对美好品质的尊敬爱慕之中,使主题变得阔大。
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