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州桥在哪个省哪个县呢(河北省十座重要古桥)
时间: 2024-12-03 08:27:06
河北省的这十座重要古桥,大多在典籍中留下了印记,有些甚至在历史长河 中拥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,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内涵,让古桥文化活起来。
赵州桥位于石家庄市赵县,又名安济桥、大石桥。赵州桥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,即公元595一一605年,由著名工匠李春建造完成。北宋姚铉 编的《唐文粹》卷六十七有记载:“《石桥铭》张嘉贞:赵郡汶河石桥,隋匠李 春之迹也。制造奇特,人不知其所以为。试观乎,用石之妙,楞平磋斗,方版促 郁,缄穹隆崇,豁然燕楹,吁可怪也。又详乎,义插骈些,磨砻致密,瓮百象一,仍糊灰星,腰纤铁蹙,两涯嵌四穴,盖以杀怒水之荡突,虽怀山而固护焉。非大 深智远虑,莫能创是。其栏槛华柱,锤斫龙兽之状,蟠绕孥踞,眭盱翕歙,若飞 若动,又足畏乎!”又有“《石桥铭》张或:(赵郡)郡南石桥者,天下之雄胜, 乃揆厥迹、度厥功,皆合于自然,包我造化。”

明朝官修地理总志《明一统志》 卷三《真定府》有记载:“安济桥在赵州南五里浚河上,即大石桥。相传昔张果 尝骑驴过此,驴所踏迹尚存。”②清代官修地理总志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三十二《赵 州》有记载: “津梁安济桥在州南五里汶河上,俗名大石桥,隋建,广四十步, 长五十余步。唐张嘉贞、李翱皆有铭。”
永通桥与安济桥同在石家庄赵县,因为它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和安济桥相 似,又有小石桥之名。永通桥位于赵县西清水河上,初建于唐代宗永泰初年(公 元765年)。《明一统志》卷三《真定府》有记载:“永通桥,在赵州西清水河 上元。杜德源诗:可怜题柱诗人老,惭愧相如驷马归。"㈤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三 十二《赵州》记载: “永通桥,在州西门外清水河上,俗名小石桥。”
永济桥和下胡良桥都位于保定涿州市,又都始建造于明万历二年(公元157 4年)。永济桥在涿州城北1.5公里的拒马河上,下胡良桥在涿州城北4公里的 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。据清代的《钦定日下旧闻考》卷一百二十八《京 畿·涿州·二》记载,明万历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永济桥、下胡良桥的修建有 过碑记:“涿州北,有河二。
白西山诸泉来者日胡良河,距城七里;自紫荆关外 铁崖巢入者日巨马河,距城二里。每伏秋水发,汹涌暴至,行旅走避不及,岁深 溺常数百人。圣母慈圣皇太后念之会州民有奏乞建桥者,圣母自以宫中供奉金募 工,一夫不役于民,一钱不取于官也。司礼监太监冯保举、内官监太监刘济、工 部尚书朱衡举、郎中易可久、贺幼殊督工,乃以二年正月兴工,五阅月而告成。
事胡良河桥一、巨马河桥一,高广各二丈,长三十余丈,皆瓮以巨石,固以铁锭, 费不过七万役,不过数月往。嘉靖间,建琉璃河桥一,费三十余万。兹二桥之费 不当四之一,而坚缴精工乃过之。”其中巨马河桥即永济桥,胡良桥即下胡良 桥。巨马河桥更名为永济桥,有这样的缘由: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七《顺天府·四》有这样的一段记载:“永济桥,在涿州北郭外旧名拒马河桥。

又胡良桥,在州北 十里。俱明万历初建,各长三十余丈。本朝乾隆二十五年,皇上以胡良、拒马二 河河身稍徙而桥尚存,舟楫往来,了不关涉,特命改茸旧桥为涵洞十有八,而于 旧桥之南移建九空新桥,仍筑石堤,下为涵洞二十有二。属之城北门,通新旧桥, 长二百丈有奇改,赐今名。有《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》勒石。”胡良桥到下胡 良桥的变更可能是在民间流传中发生的。
方顺桥位于保定市满城县方顺桥村。 《明一统志》卷二《保定府》有记载: “方顺桥,在满城县南五十里。”@《大清一统志》卷十一《保定府·二》:“方 顺桥,在满城县南五十里,隋开皇间建,长十五丈,石室雕阑坚缴雄伟。本朝以 来屡加修葺。乾隆二十六年、四十六年,皇上巡幸五台,銮舆经此,有御制诗。”
在清代《御制诗集》中,有两首最值得选取。其中三集卷十二有记载的御制诗 的名称是《方顺桥》: “一条古路两旁溪,万树轻杨十里齐。方顺桥头回望处, 只疑行过武林西。”五集卷二十二记载了《方顺桥杂咏》:“方顺河头方顺桥, 浦阴濡水溯源遥。迪湍枉注多曲复,何必屡更名致嘲。完县满城一水循,从来记 载心难真。改称方顺易曲逆,寓意于何向孰询。
曲逆原因水势流,自其性也漫深 求。方犹喜此因心直,顺实恶其绕指柔。”书中有按语解释方顺河更名的缘由, 方顺河从完县(今保定顺平县)发源的一段叫做祁水,向东南流经满城县的一段 就叫方顺河,再向东到清苑县南边的一段叫做石头河。这条河就是古时的濡水, 因为河道弯曲,河水向西流,又叫做曲逆河。汉章帝元和二年,因为“曲逆”这 个名字听起来不美好,改成了“蒲阴”,后来人们又改成了“方顺”。

弘济桥位于邯郸市永年县,横跨于滏阳河之上,单孔双敞肩拱桥的结构与赵 州桥相似。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十一《广平府·津梁》中提到:“弘济桥,在永 年县东五里,亦名马头桥。”
衡水安济桥位于衡水市桃城区,与弘济桥一样跨于滏阳河之上。《大清一统 志》卷三十一《冀州》有记载:“安济桥,在衡水县城西,为滹沱、漳、滏三河 合流所经,白天津至顺德、广平、大名各府,米盐运道,悉由此达。旧有六孔大桥,称衡水桥,岁久倾圯,总督方观承奏请,动帑改建,乾隆三十一年工竣,赐 今名。’’
单桥位于沧州市献县南,建于明崇祯二年,即公元1629年。 《畿辅通志》 卷四十四《铺司附》在写到献县时,有这样一句话:“城东为赵二庄铺、杜生铺、 蔡村铺,南为单桥铺….."固这说明清朝时在献县南确有“单桥”一名,可以作为 单桥这座石拱桥存在的佐证。